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圍繞“ 賦能”和“提升”,提出5方面19條政策措施。該文件緊貼行業企業轉型需求和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命脈,指明了通過產教融合賦能職業教育質量的行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實施方案》是任務書,指明了加速產教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和務實舉措?!眹野l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姬告訴記者。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出臺,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從《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產教融合具體措施的出臺,到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36處’與產教融合相關的法律條文的提出,2022年《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及這個《實施方案》的發布,已經初步構建了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政策體系 ?!备=ù煌殬I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陳宜大說。
“《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改革方向?!蓖趺骷Х治稣f,如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加快建設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人才緊缺專業等,有效針對產業鏈、人才鏈的短板弱項,積極推進學科專業體系與制造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同時,《實施方案》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推進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職業院校聯合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
陳宜大表示,習近平同志1990年至1996年在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期間就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教育辦學理念,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再次強調了這一理念要求。本次出臺的《實施方案》指出,產教融合平臺載體不僅對產教融合型城市、企業等提出明確的實施路徑和要求,更進一步在引導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明晰了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并在產教融合辦學形態、合作模式、合作載體、培養內容等方面明確了任務和舉措,將產業需求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可有力緩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存在著“兩張皮”的問題,全方位引導職業教育切近社會需要、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走向深入。
過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曾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況:學校的熱情很高,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行業企業投入產教融合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一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畢業生難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特別是有些產業應用技術更新速度相當快;二是無論是產業學院、學徒制,還是訂單式培養,都無法保障學生的就業去向,特別是優秀學生對學歷晉升有較為迫切的需求,流失率較高;三是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投入到學校的資產產權不清晰,企業產教融合投入難以產生合理回報?!敝袊暧^經濟研究院體改所副研究員彭濤分析說,針對這些問題,《實施方案》提出統籌推動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著力提升企業意愿。
“產教融合的境界為雙贏驅動。產教融合是校企相互滿足合理需求的雙向奔赴,是站在不同利益視角的協同發展。企業側重于產品創新、拓展銷路、提高利潤。職業院校更加關注人才培養質量和示范影響力?!苯逃俊迦A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傳毅分析說。
校企合作如何以雙贏為基礎“不斷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文件指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儲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等行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優先考慮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以及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領域的實訓基地建設。
“可見,校企合作、專業調整、實訓基地建設都要遵循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標準和建設條件也逐步擬合企業技術迭代發展進度?!蓖鮽饕惴治稣f。
陳宜大認為,《實施方案》提出了統籌教育和產業協調發展的目標,而“產”與“教”的跨界性決定了必須要平臺化發展,通過搭建多樣化且有針對性的平臺,將能夠實現社會、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的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實質性深度融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李斌認為,院校要提高職業教育對產業的貢獻度。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布局,多開設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豐富產教融合辦學形態,拓展產教融合培養內容,開展訂單班、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的創新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質量就業。
《實施方案》以城市為承載,細化了政策供給,明確提出再遴選 30個左右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支持各地培育遴選一批省級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立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體系。同時,《實施方案》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有效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融合,健全“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產教融合激勵政策。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銀行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支持產教融合項目和產教融合型企業發展。
“產教融合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而是涉及多方利益主體,涉及人財物資源協調聯動的社會共同育人機制。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等組合式激勵政策,必將促進產教融合激勵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敝袊嗣翊髮W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談道。
李立國認為,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和應用。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重點在于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實施方案》將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時提煉上升為制度設計和政策供給,持續將產教融合向縱深推進,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發展改革報社 記者 程 暉)
中國發展改革:https://mp.weixin.qq.com/s/p_VUgOx42DfgL1usQgqXJg